策劃社會新聞中心□記者寧田甜實習生劉樂蒙文首席記者陳曉東攝影
  寫在前面
  鐵籠子、鐵皮房、竹籬笆、磚圍牆……這是一個相當有隔閡的小區,有居民稱其為“牢籠小區”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昨日,接到鄭州市民反映後,大河報記者來到布廠街9號院。
  而在鄭州這樣的老舊小區並不鮮見。門崗無人守衛、垃圾無人清理、監控探頭缺失……因為單位改製、企業倒閉等原因,不少老舊小區存在髒亂差、建築老化、私搭亂建、各種基礎設施缺乏等問題。對此,2011年,鄭州市政府曾發佈消息,當年啟動“老舊小區物業基礎設施整治改造和物業管理覆蓋工作計劃”。該計劃擬用5年時間對鄭州市1900多個老舊小區改造完畢。
  據瞭解,該“計劃”已於2013年底結束。鄭州老舊小區的現狀如何?改造空間還有多大?即日起,我們將推出“關註老舊小區改造”系列報道。今天,先讓我們從停車、存車說起。
  走訪:家屬院內,鐵皮房鐵籠子不少
  布廠街9號院,位於隴海路和布廠街交叉口南約300米路東。昨日上午,在該院49號樓前,記者看到,一單元門洞東側,有一個五六平方米大小的藍色鐵皮房。一居民下樓後,將鐵皮房門鎖打開,推出了一輛電動車。二單元門洞西側,也有一個水泥砌成的小房子,房門上鎖。而二單元門洞前,還有一個用磚壘起的小院子,裡邊種滿了花草。
  在該院57號樓,記者看到,樓前有幾個大鐵籠,這些鐵籠由鋼筋焊接而成,每個面積六七平方米,每個鐵籠上都上著鎖。
  53號樓4個單元門前,居民自行搭建了6個小型藍色鐵皮房,小的占地3平方米,大的占地6平方米,十分醒目。
  記者在該小區轉了一圈,發現49號樓、57號樓、63號樓等多棟樓的樓前樓後,都被居民圈了起來,有鐵籠子,有小房子,裡邊大多放著電動車、自行車等。
  而有些居民樓前後,空地也被柵欄圍起來,種花種菜。
  居民:小區車棚少,此舉是害怕丟車
  有居民說,該院編號在57號以後的樓,都是近三四年蓋的新樓。樓前樓後圈地的現象,大概是從兩年前開始的。
  該院49號樓一男住戶受訪時稱,之所以在樓前建鐵皮房,是為了存電動車。在他看來,小區大,人多,外邊人可隨便出入,治安沒保障。把電動車放鐵皮房裡,會放心一些。
  該居民稱,他也是看其他居民圈地建房,跟著學的。因為,小區可供集中放車的公共車棚太少,不夠用,也不安全。
  劉女士是53號樓1樓住戶,她家也在一樓建了一個鐵皮房。她說,前不久,她女兒的電動車剛丟,為防再次被盜,家人便建了一個約6平方米的鐵皮房,花了1000多元錢。
  “不丟電動車,誰願花這冤枉錢?”劉女士說,他們這樣做,樓上的鄰居挺理解的。
  家住63號樓1樓的黃女士,也因同樣的問題建了鐵皮房。去年10月、11月兩個月,她家3輛電動車丟了2輛。去年12月,她花費2000多元,在單元門口建了鐵籠子,除存放自家電動車外,還放有樓上居民的3輛車。
  影響:私搭亂建,鄰裡有時鬧不快
  私搭亂建,居民咋看?
  採訪中,有居民稱,一般都是在自家樓前的空地上搭建,對別的居民影響不大。且有的是和同樓居民商量過的,樓上居民並不反對。
  如44號樓一居民就說,畢竟都是鄰居,有的怕丟電動車,有些老人想種菜活動身體,作為鄰居也不好說什麼。
  但有居民對此表示反感。
  如一居民受訪時就稱,在公共區域私搭亂建,這樣就變成了某戶或幾戶居民的私人場所。夏天到了,有時想到樓下乘涼,總感覺地方太小。另外,有的私圈院子種菜,夏天易滋生蚊蟲,對其他居民生活有影響。家住60號樓的一居民認為,私搭亂建,還影響居民出行,“公共用地,如果用來綠化,會更好。”
  “因為圈這些地方,鄰裡之間曾發生過不愉快。”有居民稱。而就在昨日上午,記者在該院所屬的南關街辦事處豫豐社區採訪時,社區書記閆靈芝說,因有住戶私自圍建木柵欄,與鄰裡產生糾紛,他們將去協調處理。
  社區:這個小區,他們很頭疼
  昨日中午,提及布廠街9號院的問題,閆靈芝說,她自去年來該社區工作以來,就對這個院感到頭疼。
  該院建於上世紀50年代,原為國棉二廠家屬院。目前,院內有3000多住戶,7000多人,私搭亂建已成災。
  昨日下午,豫豐社區主任李凌偉受訪時說,該院私搭亂建現象的產生有多種原因。首先,物業管理不規範,該院屬於老舊小區,雖有物業管理,但每月每戶也僅收5元錢,用於垃圾清運。其次,沒有規劃好停車位,該院建設較早,當時沒規劃車棚,現在也僅有3個車棚,遠不能滿足居民需要。再次,根據該院的實際情況,一直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建大型車棚。而在這三種情況之下,小區內又經常發生丟電動車、電瓶的事情。在居民看來,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之前,先要保證電動車、自行車的安全存放。於是,有了私搭亂建。
  “小區那些已建的鐵皮房、鐵籠子,有些確實是經過樓上居民同意,居民共享的。但也有一些,確實有居民有意見。”李凌偉說,居民這樣做,也是因為有現實需要。作為社區,他們雖知道此舉不妥,但目前確實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。
  “我們會向上級部門反映。希望能找到更好的辦法,將矛盾妥善解決。”李凌偉說,為將該院引入正常化管理,他們也做過努力,但他們聯繫的幾家大的物業公司,都認為該院的問題太多太棘手,不願接手。
  昨晚,該院物業一賈姓負責人說,5元錢只是向居民收取的衛生費,其他的,“有太多苦衷”,不願多說。
  糾結:拆與不拆,相關部門兩難
  昨日下午,管城區執法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只要沒經過規劃、私搭亂建的,按說都應拆除。但具體到這個院的情況,還需向管城區查違辦反映。
  記者撥通管城區查違辦電話時,一工作人員說,只要是轄區內規劃局界定的違章建築,該辦都會拆除,但那些在老城區有歷史遺留問題的不好說,有關這個院,“最近沒有接到有關違章建築的相關舉報”。
  李凌偉說,這種私搭亂建,若有其他居民不願意,就應該拆除。此前,辦事處城管科也曾聯合相關執法部門拆除過,但拆除後不久就又出現了。
  閆靈芝則說,事實上,目前該院的情況,只要不影響四鄰,鄰裡之間能和睦相處,也是允許它們存在的。
  (下轉A07版)  (原標題:“牢籠小區”的現實與無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j53njypf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